读读窝小说网

读读窝小说网>奔腾入海不复还 > 第29部分(第2页)

第29部分(第2页)

17 梁稳根 51 三一集团 重型机械制造

18 孔健岷 39 合景泰富 房地产

1987:拉开狂欢的序幕(9)

19 曹德旺 62 福耀集团 汽车玻璃

20 刘永行 59 东方希望集团 饲料

房地产,早就不再和购房者的需求有什么直接的关联。而房子对于开发商来讲,也早已不属于经济意义的商品范畴。可这不并妨碍诸如王石、冯仑、潘石屹这些房地产大佬成为企业家中的明星,被诅骂,或被追捧。

不过,未来的“房产英雄”们此时此刻还只是涌动的地产大潮中平凡的一员,社会与媒体根本无暇关注他们的存在。泥水匠杨国强在哥哥的帮助下,在顺德建筑公司“做苦力”。“腕儿”级人物王石尊敬的人物,江湖人称“朱老农”的朱孟依也仅仅是个包工头。他这样回忆当年“我们镇上很多人家门口开商铺,很乱。我就想,把这些人集中在一条街上又好管理,又容易形成市场。”他找到镇政府,表示愿意建设商业街,至于回报将业主租金与他分成即可。将策划投资、参与经营与地产开发捆绑,超出了包工头的业务范围,朱孟依身份已然演化为了地产开发商。

特殊的经济形势,让平民的梦想有了无限放大与实现的可能。1987年,衣衫寒酸,胸怀大志的人越来越多。第一宗土地拍卖同月,人民日报消息称:“二十四名研究生大学生毕业到四川农村办企业”。四川新津县龙马乡几间简陋的平房内,聚集了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成都科技大学毕业的24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大学生。他们创办的乡镇企业龙马化工厂,从修建到投产仅仅两个月时间,第一批产品已投放市场。

几乎就在这些天之骄子自主创业的同一时间,执教于河海大学的人民教师周海江,辞去教师职位,到父亲前途未卜的企业和他一起创业,而被媒体报道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个辞职的大学教员”。

年底,大学教师的周海江接到父亲周耀庭的口信,要他辞去工作,回家帮忙打理无锡港下镇的针织厂,“我特别需要你回来,我们厂里直到1987年,都没有一个大学生。你要是回来了,可以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回到四年前,乡政府将行将倒闭的“港下针织厂”扔给了“生产大队”专管工业的大队长周耀庭。周队长接手时,工厂基本上停产,库存堆积如山。厂信誉不好,周耀庭写个人担保书给银行,贷到6500元,够买一吨棉纱。厂欠钱太多,好难才找到一家不欠钱的染色厂,染完后刚把布装上船,对方财务追出来,说染色费没有付,把布全搬了回去。工人们看到空船回来,一片绝望。周耀庭亲自率众到各乡镇摆地摊,挑着上百斤的内衣走村串巷……集资筹款,到上海请“星期天工程师”,4个月,针织厂活了——这就是周海江所描绘的创业期的周耀庭。

听说周海江辞职,他的母亲大发雷霆。周家共有子女三个,周海江是家中长子。因为家境贫困,三个孩子中只能供一人上大学。周海江成绩最好,弟弟妹妹主动把机会让给了哥哥。周海江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考上深圳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海大学当教师,跳出龙门的他成为全家人的骄傲与希望。如今又回来,他的母亲怎么也想不明白。同样,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周海江老师,回到乡镇企业工作,无疑承受着巨大的落差,何况还从工人做起。车间工人、厂部办公室秘书、车间主任、计划科长……五年后,周海江成为红豆集团国际发展公司的总经理。

1987:拉开狂欢的序幕(10)

毕竟大学毕业,又当过高校老师,周海江视野确实比父亲要远。在80年代末,许多企业连商标都没有,更不要说创品牌时,周海江力排众议,拿出工厂全年利润160万元,在电视台做广告。实践证明,160万产生的效果比现在个亿还好,产品销路拓展,红豆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

《昆仑》第5期,刊登了毕淑敏中篇小说《送你一条红地毯》:一个优哉游哉的家庭,遭到了地震般的袭击。门第的沟坎,官家的尊贵,居高临下的优越,无可奈何的虚荣,在经济体制改革与商品经济生活的变化中重新选择、调整和变异,最终须臾间被打得七零八落。人生的价值,奋斗的目标,在金钱的炼狱中翻滚重铸。

透过小说,是改革的社会在阵痛中的洗礼、召唤、蜕变与塑就——这扇无法躲避八面来风的窗口,带来了错综复杂的思考。

年度延伸人物:华为BOSS任正非

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势不可挡的攻击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功,为任正非赢得了西方媒体的尊敬。事实上在此之前,为人低调、从不走向幕前的任正非,已经被视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领域的神秘“教父”。

——《世界经理人》“15年对中国管理影响最大的15人”的评语

《蓝血企业》一书指出,“世界上伟大企业的缔造者大概三分之一出身军队、三分之一是虔诚的信徒、三分之一是技术天才。”华为的缔造者任正非,就属于第一个三分之一——出身军队。有人把出身军人的企业家称为蓝血企业家,任正非这位蓝血企业家创造了“华为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的奇迹。

“华为就是任正非,而任正非就是华为。”一句话足见任正非与华为这个让国际巨头头疼的中国企业的渊源。

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以2万元人民币的资创办了不起眼的小公司——华为。最初两年,华为凭借代销香港公司的程控交换机淘得了第一桶金,有了活下来的机会。

已有了一定积累的华为,不甘为他人作嫁衣裳,决定走一条“与狼共舞”的自主研发之路。任正非看到了新的市场盲点——国内程控交换技术的匮乏。从1992年开始,任正非孤注一掷研制C&C08交换机,三年后,第一台程控交换机诞生。这意味着华为在国内通信市场已有了占有一席之地的资本。

可是,刚刚缓过第一口气的华为,又一脚陷进了“前有狼,后有虎”的生存夹缝中,国内市场出现恶性竞争,国外竞争对手在国门口虎视眈眈。任正非感慨万千,“华为成立之初十分幼稚,选择通信产品,没想到一诞生就在自家门口碰上了国际竞争,竞争对手是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著名公司。要是没有国家的政策保护,华为公司是很容易被摧毁的。”

不得已,华为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国际电信巨头在城市竞争白热化,但他们却没有足够的渗透力深入到农村市场,且由于农村市场消费能力弱,农村市场成为国际电信巨头的隔离地带。华为凭借本土优势,避免了被国内外强势企业扼杀的雷区,拿下农村市场,积累了充裕的资本与人力,为以后的漂亮转身赢得了空间。到1995年,华为已成为拥有18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达14亿元的企业,在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中位居第26位。

任正非

1987:拉开狂欢的序幕(11)

在农村如鱼得水的华为,还要把战线从农村拉回城市。进军城市必然会遭遇国际一流企业的迎面一击。任正非再次打量这些“敌友”的身份时,看到了华为与他们的差距,而“水淹西门子”的故事更是让任正非无地自容。一位电信局长向前来推销华为产品的任正非这样讲到,“一年雨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交换机机房淹没了半米。当洪水退出之后,所有国产厂家的设备都瘫痪了,惟独只有西门子的设备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如果华为产品的可靠性也能达到类似的标准,我们就会考虑购买。”

痛定思痛,任正非带领华为进入整顿阶段,最终锁定IBM模式,“我们只有加强管理与服务,才有生存的基础。这就是华为走规模化、搞活内部动力机制、加强管理与服务的战略出发点。”但IBM的模式未必就对华为完全使用,华为削足适履的国际化战略,最终遭遇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任正非开始认识到复制国际模式的种种弊端,在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变革。

1996年开始,华为准备出海。6月1日,*副总理视察华为,表示国产交换机打入国际市场,政府一定提供买方信贷,这让任正非坚定了“走出去”的决心:1996年,华为登陆香港;1997年,华为在巴西投入3000多万美元建立了合资企业;2000年之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也有了华为较大的移动智?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