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窝小说网

读读窝小说网>电视剧 西南联大 > 第6部分(第2页)

第6部分(第2页)

1944年,昆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西南联大教授们的生活越来越差,简直到了饥饿线上,如何解决八口人的衣食,成了闻一多教授焦虑的问题。西南联大的一些教授发起卖文售字,闻一多成了其中一员。

昆明接近象牙产区,欣赏和收藏牙章当时颇为盛行。有几位老朋友知道闻一多擅长篆刻,出了个主意,鼓励他公开治印,既是自食其力的雅事,又可业余从事,不致影响教研工作,也可借此改善一下生活。浦江清教授特撰了一篇《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文曰:

秦鉥汉印,攻金切玉之流长;殷契周铭,古文奇字之源远。是非博雅君子,难率尔以操觚;倘有稽古宏才,偶点画而成趣。

浠水闻一多教授,文坛先进,经学名家,辨文字于毫芒,几人知己;谈风雅之原始,海内推崇。斲轮老手,积习未除,占毕余闲,游心佳冻。惟是温黁古泽,仅激赏于知交;何当琬琰名章,共榷扬于艺苑。黄济叔之长髯飘洒,今见其人;程瑶田之铁笔恬愉,世尊其学。爰缀短言为引,公定薄润于后。

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潘光旦蒋梦麟杨振声罗常培陈雪屏熊庆来姜寅清唐兰沈从文同启

闻一多治印的润资,明码标出,刚开始石章每字200元,牙章每字400元。他治印不直接收件,委托青云街、正义路几家笔店收转。《润例》贴出后,昆明城为之轰动,来求其刻印者络绎不绝。

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有清高的传统,向以谈钱财为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闻一多在困境中不得不挂牌治印谋生活所需,其内心想必是痛苦的。曾有一次,闻一多的儿子闻立鹤不满父亲挂牌治印,怒气冲冲地责问闻一多这是不是发国难财,闻一多听了没有生气,沉思了好半晌,末了只说了一句:“立鹤,你这话我将一辈子记着。”淡淡的一句话,想来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啊!

闻一多通过治印,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1946年2月,闻一多在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弟之经济情况,更不堪问。两年前时在断炊之威胁中度日,乃开始在中学兼课,犹复不敷,经友人怂恿,乃挂牌刻图章以资弥补。最近三分之二收入,端赖此道。”

闻一多的家书片段,说的是家事,但和国事紧密相连,实在是时局的一个缩影。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浦江清家书的温馨絮语(1)

由于战争,交通阻隔,有时一封家书要走好几个月,才能到家人手中,可谓“烽火连三月,家书值万金”。收到千里之外的家书,自然是惊喜的。笔者查阅到几封浦江清写给远在上海的妻子张企罗和孩子的家信,将联大教授的动态、清华同仁的生活细节,个人的饮食起居,统统写入家书,当然,少不了对妻子和孩子的思念和牵挂。

浦江清的家书,和他的日记一样,传达出那一代学人的家国情怀。浦江清的女儿浦汉明说:“现在,重读他们当年互诉衷肠的两地书时,我感到了家书重抵万金的沉甸甸的分量。那渗透于字里行间的绵绵情思,令我感同身受。他们与民族同命运共呼吸,怀着忧国忧民之心,竭力贡献着自己一点绵薄的力量。”

浦江清写于1943年1月9日的一封家书,非常细致地描述联大教授的经济状况:

我们这里(物价)也在高山尖儿上,在内地推为第一。公米到八百元一石。我们的薪津是原薪加生活津贴若干,再加米一石(折价),每月大约有千六、七百元。但是一个人用度,每月超了千元。省则也要千元。接下来浦江清用琐碎之笔墨,向妻子汇报昆明的物价,以及他的饮食:

三五牌纸烟在小摊上可得,白锡包等极不稀奇。价钱呢,我所知道的宝剑牌十支装廿元,金字塔廿支装四十元。联大教授们抽本地纸烟,每包二元五角,其劣可知。点心则糕饼平均价四元一个。花生米是两元一两。桔子很好,是廿元一斤。馄饨每客十元。上海汤米团每客八元,四个。除粽子不见外,此地吃的东西,可说是样样都有。但是我们不能享受,在城中不免见了口馋,所以用钱便费,到乡下便一切断念。

尽管物价上涨得厉害,但在饮食上还想吃得有滋味、有营养:

我们在乡下及城里的包饭是每月五、六百元,城里好些,每顿有肉,牛肉每斤十七元,比猪肉便宜一半,所以常吃红烧牛肉。乡下则每隔二天,有时候隔一天,吃一次肉。素菜有红萝卜、洋芋、白菜、菠菜等,营养价值并不坏。不过乡下的佣人,本非厨子,是本地人,不能做菜,又很刚愎,不叫人指导,所以菜不入味。尤其是多放茴香、花椒、辣椒这类,即素菜中亦放入内,说过好几次,都不听。烧木柴费极,我们六七个人一桌饭,每个人要摊到一百廿元的柴费,此地还在乡下,多出木柴的。我除一天三顿饭外,每天早上吃一个或两个煮鸡蛋(每个一元五角),每晚###点钟吃烤白薯一只(约二元),水果不能常吃,花生米则买生的自己炒,便宜不少。在营养上可以的。

浦江清信中提到的“乡下”,是司家营清华文科研究所,离龙泉镇有半里之遥。龙泉镇上,有各色小店,也有邮局。也有公共汽车通昆明,每人票价十八元,“我们如不带重东西,不去请教他的”。附近住着的,有冯友兰、陈梦家、余冠英等,在街子天(赶集日)即可在镇上遇到。浦江清和朱自清等未带家眷的单身教授,住在清华文科研究所租的大院里。每星期进城一次,在城里住两三天,上完课,就住在这里。 txt小说上传分享

浦江清家书的温馨絮语(2)

和昆明的其他阶层相比,联大教授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处在底层:“教授阶级甚穷,至于在此经商者,大商人不说,例如许骏斋有同乡四人在此开一小吃店,每人每月?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