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窝小说网

读读窝小说网>讲解资治通鉴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樱 ?br>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315页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陈平出场了,翻开《史记·陈丞相世家》,我不禁莞尔。“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这位陈靓仔年轻时和刘亭长、韩帅哥一样,都是三餐不保的无业混混,不事稼穑,也不从事第三产业,所以到嫂子家里蹭饭成了他们的集体记忆。

蹭过饭的人,一般都是现实主义者。

看起来,秦始皇时代,就业率比较低是个大问题。陈平家只有三十亩地,他哥哥一个人就搞掂了,陈平没有事干,就到处晃悠,结交朋友。刘邦如是,韩信亦如是,社会低层中的精英分子不能被合理消化,衣食不保,很容易就铤而走险,以图速来的富贵。

陈平少时的故事,解释了“宰相”的原意。“分肉食甚均”,分肉应该是人类最早的分配问题,原始人合伙打猎,得手以后,要拖回去“共产主义”:鹿头给猎手,相当于奥运金牌,起到表彰作用,激励他以后继续努力;鹿鞭给酋长,给他老人家补补身体;剩下的前腿、后腿、肚腩、里脊,根据男女老少的不同情况予以分配。小时候在农村见过生产队杀猪宰羊,也大概如此,肉分完了,骨头下水一类不好均分的,干脆煮一锅杀猪菜,一家一盆分完拉倒。

我在天涯发过一篇帖子名叫《房奴的政治经济学》,里面讲到:“拿工资,只是参与了第一次分配,第一次分配的财富只能达到温饱,能到温饱就不错了,古往今来,四海之内,拿工资发财的有几个?——不要给我讲打工皇帝百万千万年薪的故事。”所以,治理天下,说简单了也就两个问题,一个是创造财富,一个是分配财富;创造时要效率优先,分配时要公平优先;创造是市场的事,分配是总理的事。现代社会的分配是可以一次二次连三次进行的,第一次要激励效率,第二次和第N次要照顾公平,照顾弱势,和谐社会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陈平分肉分得不错,做了宰相对利益分配也有自己的心得,除了公正的理念对头外,关键是对人情世故摸得清楚,对人的心理预期摸得准确,对不同人的不同利益诉求摸得到位。心到、眼到、手到,手下的刀子又磨得锋利,刀刀有分寸,所以才敢打广告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

陈平版刘项PK(1)

及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平亡去。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楚,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脩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315~316页

在刘邦的公司,陈平是跳槽最多的员工。刘邦很有意思,有人来投奔他,他自然高兴,这个时期,一是本身需要人才,二是楚汉之间一来一去表明了一种人心向背,是一种信任投票,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么体现的。所以,来的都是粉丝,都是拥护本哥哥的,自然会热情招呼他们:“来了,先吃饭,到宾馆开个房,咱们回头再聊。”应该说相当得体。陈平不若韩信,不要预热,“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信心满当当的,姿态很强硬。也是一番晤对,也是相见恨晚。

打天下的时候,竞争激烈的时候,领袖和老板要有一双毒辣的眼睛,要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发现人才,因为时不我待;坐天下的时候,竞争相对超然一些,则要培育人才,要有“凉水泡茶,慢慢出色”的心态,要有长远眼光,从长远布局,考虑人才的梯队建设。有一句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样俗不可耐的话,是“试玉需烧三日满,辨才要待十年期”。对不对?对,但那是在和平时期,可以慢工出细活;在激烈的战争和竞争状态之下,辨识人才,三天都不能等,看中了马上就要落订金,马上就要问:原来年薪多少?好,我给你多少多少。刘邦在这方面够大方,陈平在项羽那里有表现,才做到都尉,这边寸功未立,也来个都尉,级别一样,但起点不一样。

我们需要再一次把刘邦和项羽放在PK台上。

先来听听当事人陈平的评价,请注意他对老东家项羽的评价和韩信有什么不同。

“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 (《史记·陈丞相世家》)

项羽不能信任人,疑而不用。陈平在第一轮陈述中,为了避免增加刘邦的心理负担,没有讲待遇问题,而是讲信任问题。我们知道,信任是个过程,但和识人一样,在非常时期也要非常处之,也要敢赌。项羽在这方面,不如在战场上有决断,第一不能识人,如韩信者流,原因以前讲过,因为他自己是全能老板;二是虽然认可一些人,但信任不够,比如陈平之所以投汉,就是因为担心项羽误杀自己,为什么有这种担心?是因为平日里的信任不够,信心自然不足。项羽没有推心置腹的铁杆兄弟,大概是因为他出身贵族,再“恭敬爱人”,对陈平这样的来说,也有一种隔离感,不如刘邦出身低微,混迹乡里,亲和力天生充足。

过了一段时间,刘邦再次咨询陈平时,陈平讲到了刘邦和项羽两个老板在公司待遇方面的差异。“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节之士。’”

陈平在这里对项羽的评价,比韩信的要客观一点儿。项羽并没有把玩公章不舍得给人,只是在封赏的时候,特别慎重,功爵者,名器,名器不能随便与人,在常时并没有错。刘邦愿意出高薪,凡是投奔自己的,都是总裁、总经理,仅在一个企业就看到有行政总裁、后勤总裁、销售总裁、企划总裁等等的任命,名器滥赏,不是什么好事。陈平的观点,“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应该说比较中庸。陈平也提到了“恭敬”与“恣侮”的利弊,恭敬则廉洁之士归之,滥赏则好利之徒从之;恭敬则不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有些人则会“敬”而远之,“恣侮”虽然让知识分子感觉不适应,但让工农干部感觉亲近。打是亲,骂是爱,有类人天生有受虐倾向,贱骨头,领导一天不骂,整天浑身不自在。

陈平版刘项PK(2)

窃以为刘邦和项羽的差别也许并没有史书描写的那么大,他们之间更多的是级别有差,而不是截然相反,比如在能不能封赏功臣方面;有些是个人出身、教养造成的习惯,如一个“恭敬”,一个“恣侮”,但这也不是他们一兴一亡的根本原因。

刘邦一生最大的污点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