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真正出名是在宋代。
二程在此讲学后,嵩阳书院渐渐成为理学的发源地。
在明代,嵩阳书院依然有很多大儒前来讲学,各学派于此论辩,是个纯纯粹粹的讲会式书院。
来嵩阳书院的多是放荡不羁性格狂傲的儒士,对自己信奉的理论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坚持。
宁修也有坚持的理论,但不同于这些儒士的一义一理,而是一个关乎家国天下的设想。只是从现在看,这个设想太过遥远。
嵩阳书院为一个五进院落,虽然足够阔畅,但因为名气太大又无条件向天下读书人开放,常常人满为患。
宁修将马车停在书院前,和陶家主仆依次跳下来朝大门走去。
只见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宁修情不自禁的念了出来。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霸气!
历史上的嵩阳书院曾经损毁于明末,后世看到的是经过清朝修复的。
宁修在万历六年见到这个著名书院的原貌,心中直是激动不已。
陶凌显然也很激动,攥紧拳头对宁修道:“陈朋友,想不到你还对书院如此痴迷呢。其实吧,我听人说这嵩阳书院推崇的不是科举之道,而是修身讲学,我觉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宁修赞同道:“是啊,凭什么科举才是读书人的出路,凭什么没有功名的人便不能求学便低人一等?这价值观太畸形了。真正的读书人应该不限于此。”
陶凌咬了咬嘴唇道:“陈朋友,我们快进去看看吧。”
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往里挪步,宁修忽生一种后世参观旅游景点的错觉。
只不过在这里停留的不是拍照留念的游客而是慕名而来的学子。
个中感觉,还是不太一样的。
进了大门就是先圣殿,之后是讲堂、道统祠和藏。中轴线的两侧植满了松柏,松柏下是一排排灰色的瓦房,大概是给书院学生、讲师居住用的。
因为完全对外开放的缘故,宁修分不清哪些是慕名前来的读书人,哪些是书院的先生、学生。
讲堂此时正在授课,宁修便和陶家主仆二人一道前往,在讲堂外听了一听。
讲堂中的地面铺满了木板,所有学生都是按照古礼跪坐,旁边有凭几倚靠,身前摆放着一张矮几,放有文房四宝。
此时讲的是《春秋》,大概已经快结束的样子。宁修听了不到半盏茶的工夫,书院的学生们便躬身向授课的先生行礼。
之后学生陆续从讲堂中走出,宁修和陶凌闪到一边表情极为羡慕。
对宁修来说,在书院潜心修学当然是最希望做的事情。但其实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且不说他要做生意赚钱改善家境,将来还得考科举谋功名。活在这个世道总归是要向世俗妥协的。
他做不到完全的出世,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羁绊,他放不下。
正自发愣,方才授课的先生走了出来。
只见他身材高挑,将一身玄黑色道袍撑得十分有型。看年岁这位老先生应该在六十岁上下,虽然头发已经全部花白,但老人的精神十分好,目光炯炯,面容红彤彤的。
见三个陌生的年轻人站在讲堂旁,那先生咳嗽了一声道:“几位小友也是来旁听的吗?”
宁修点了点头,冲那老先生拱手一礼道:“小子三人仰慕嵩阳书院之名,特来观瞻一二。听得先生讲《春秋》,顿觉茅塞顿开。”
“哦?这位小友也喜读《春秋》?”
老先生捋了捋胡须和声道。
。。。。。。
。。。。。。
第八十九章 书院上演全武行
(感谢书友飘荡在天空的100币打赏,感谢书友huang900928,书友l599xl,书友宝宝熊猫再次的100币打赏~)
宁修心中暗叫不妙,他现在的身份是个贩布的商人,张口闭口《春秋》岂不是惹人生疑?
这位老先生倒是没啥,可身边的陶家主仆可是要一起同行的。万一二人起了疑心可是一件很麻烦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