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窝小说网

读读窝小说网>中国古代史顺序图 > 北宋 下(第3页)

北宋 下(第3页)

饮食

宋朝时中国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饮食业在北宋的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北宋的饮食文化对中国国的饮食行业有很大的影响。不但有酒楼和分茶店等,也出现极为兴盛的夜市,仍影响着当下中国人的生活。

北食

馒头、包子、饼是北方人的主食,虽然南食及川饭在汴京流行,但并没有影响北食的主导地位。汴京有许多北食店如徐家瓠羹店、马家羹店、史家、桥头贾家瓠羹店,都是以卖羹为主的食店,《东京梦华录》记载,头羹、石髓羹、石肚羹等等。馒头有“在京第一”的万家馒头、孙好手馒头,包子有王楼山洞梅花包子、鹿家包子等包子馒头店,吃食有笋蕨馄饨、灌浆馒头、薄皮春茧包子、虾肉包子、肉油饼、糖肉馒头、太学馒头等名目。另外还有油饼、胡饼店,油饼店,则卖蒸饼、糖饼、装合、引盘之类。胡饼店则卖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髓饼、新样满麻。这些饼店的规模很大,而制作也非常专业化。

南食

南食店所售,则有鱼兜子、桐皮熟脍面、煎鱼饭等等,这些饮食店,“每店各有厅院东西廊,称呼坐次,菜蔬精细,谓之造斋,每碗十文,面与肉相亭,谓之合羹,又有单羹,乃半个也。旧只用匙,今皆用箸。”这些南食店以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最为屈指”。而相国寺之北甜水巷内的“南食最盛”。

川饭

至于川饭店所售,则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等等。

酒楼文化

北宋,城市完成了由里坊制向厢坊制的转变,坊墙被拆除,城市空间格局由封闭的里坊式演变为开放的街巷式。士庶可以沿街开店,市民宅第与酒楼、店铺混杂交错。

北宋汴梁的大小酒楼不计其数,宋人把大酒楼叫酒店上户或正店,小酒店叫脚店。宣和年间最著名的正店是三酒楼。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其中著名的有曲院街街南的遇仙酒楼,州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金梁桥下刘楼,曹门蛮王家、乳酪张家,州北八仙楼,戴楼门张八家园宅正店,郑门河王家、李七家正店,景灵宫东墙长庆楼。也有资料说其中最有名的是欣乐楼、和乐楼、丰乐楼。

娱乐

瓦舍

北宋时期,人们把商业性游艺场所称为“瓦舍”(或称“瓦子”“瓦市”“瓦肆”等),而在瓦舍里设置的剧场称作“勾栏”(或称“勾阑”“钩栏”等),“勾栏”的名称被专指为演出场所。北宋汴京遍布瓦肆。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则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另外还有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州北瓦子等。大的瓦舍可容数千人。瓦肆主要分布在御街至杀猪巷、马行街、潘楼街、右掖门外街巷等。

小唱

这种演唱一般是歌者一人执拍板清唱,有的也用若干简单乐器如筚篥、琵琶、箫、笙、方响等伴奏。歌者有男有女,但以女性为主,宋人且以女性演唱为本色。“小唱”是宋代最普遍的演唱形式,从市井勾栏瓦合的商业表演到皇家宫廷宴会、官府宴会、士大夫雅集宴会,以至于士人家宴,无不采用。京瓦伎艺有“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这都是擅长“小唱”的著名歌妓。“小唱”这种唱词形式大受听众欢迎,在勾栏伎艺表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商业性质也非常鲜明。

嘌唱

嘌唱是“凡今世歌曲,比歌郑、卫又为淫靡,近又即旧声而加泛滟者名曰嘌唱”。

宋徽宗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时,有“嘌唱弟子张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团等”在汴京瓦肆中活动。在北宋末年,“嘌唱”已经与杂剧、说话等伎艺一起,成为瓦肆勾栏和上流社会中一门很重要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了。

“嘌唱”的演唱特征“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驱驾虚声,纵弄宫调,与叫果子唱耍曲儿为一体。”[83]一方面“嘌唱”有鼓板等乐器伴奏,显得很热闹,另一方面,“嘌唱”在演唱方面又“驱驾虚声,纵弄宫调”(即添加“泛艳”),显得纵情恣肆,声乐结合起来,自然给人一种急管繁弦、活泼恣纵的“淫靡”之感,但它贴近市民的现实生活,以至于“与叫果子唱耍曲儿为一体”(即为一类)成为在瓦肆勾栏和街头巷尾广泛流行的一种歌唱艺术。

杂剧

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宋代的“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表演形式的专称;这一新形式也确实称得上“杂”的,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它分为三段:第一段称为“艳段”,表演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说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杂扮、杂旺、技和,表演滑稽、调笑,或间有杂技。代表人物有张翠盖、张成弟子、薛子大、薛子小,俏枝儿,杨总惜、周寿奴等。

傀儡戏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北宋时期的傀儡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影戏

影戏,亦称“影灯戏”。用纸或皮剪作人物形象,以灯光映于帷布上操作表演的戏剧,是一种优美的民间戏曲艺术,起源于唐,繁荣于宋,在宋朝的时候,皮影戏已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盛行的戏剧艺术。

人权

在整个帝制时代,宋朝的自由化程度算是最高的,政府压在百姓头上的税赋和徭役负担虽然沉重,却在人身权利上给平民松绑,允许民众自由流动,也允许自由集会。当时法律上对民间结社和集会的限制极少,根据《宋刑统》记载,只找到一条针对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诸在市及人众中,故相惊动,令扰乱者,杖八十。”说明除了不能扰乱公共秩序之外,绝大多数集会都是被允许的,事前不需要向有关单位申请,事后也不需要找有关单位汇报。

宋朝立国的320年间,也不是没有民众造反,宋朝二度倾覆,皆缘外患,唯独没有亡于内乱。

人口

太平兴国五年(980)全国有6418500户、约达3210万人,若加上未列入主客户统计范围的户数则该年有687万户、近3710万人;至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全国有20882258户、46734784口,学者考虑到宋代户口只统计承担赋役的成年男丁,故认为当时实际人口达11275万,并提出北宋人口峰值出现靖康之乱前夕的宣和六年(1124),全国约有2340万户、12600万人。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