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兰搭了个凳子坐在门口,手里有一搭没一搭的做着手工活,张阿公手里拿着报纸,和闲来无事的邻居们讲报纸上的内容。
今天的新闻要说什么最火,那肯定是原居民户口回迁。
邻居们你一嘴我一嘴,张阿公慢悠悠的向他们解答问题,乐此不疲。
见陈大兰有一下没一下的往弄堂口看,有人便问她。
“大兰啊,上午的时候,我瞧着你家老三和他媳妇急急忙忙的就骑着车出门了,不会也是去问这个户口回迁的事儿吧?我怎么听说你那个三儿媳以前也是海城人?”
乔佳是原本也是海城本地人的事,不是秘密,在陆国安和陆家人说了没多久便传了出来。
弄堂里的相邻的邻居都知道,大家也并没有多好奇她当年为什么会回乡下去,早些年的时候,这样的事儿多了。
左右不过是活不下去。
当年城里粮食紧张,人人都勒紧肚皮,饿得两眼昏花,乡下的粮食收成却频频放卫星,那些在城里没工作,又只看得到眼前利益没什么见识的人,就跑回乡下去了。
还有当年精简城市人口的时候,也有很多被遣返回原籍的人。
邻居们便都以为乔佳是其中一种。
陈大兰点头,“是,她二十年前就跟着她奶奶回乡生活了,这不,早上他们看到报纸了,就去了派出所。”
“那你儿媳妇当年是以什么身份下的乡?”和张阿公坐在一起的刘大爷问。
他住隔壁楼,没事儿就喜欢来找张阿公唠嗑。
陈大兰不懂,“什么什么身份,肯定是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呗,孤儿寡母的在海城活不下去了,回乡投奔亲戚。”
刘大爷摇摇头,“要真是这样,那你儿媳妇的户口可迁不回来。”
陈大兰也顾不得做手里的活了,“这是怎么说的?这报纸上不是说了可以迁回来吗?”
她总共也就认识百来个字,还是当年在扫盲班认识的,陆国安把报纸就放桌上,她也没拿起来看过,刚才张阿公和其他人讨论报纸上的事儿,她也没认真听。
她心里总觉得,老三找老幺问了,老幺都说了行,那肯定没问题的,要不然,老三也不会看完报纸就带着他媳妇出门去了。
刘大爷站起身拿着报纸走到她面前指给她看,“瞧见没,回迁是有要求的,不是说只要你以前有海城户口就能迁回来,你儿媳妇要真是你说的这种,明显就不符合政策嘛!咱们海城户口多要紧啊,哪是你想迁走就迁走,想迁回就迁回的哟!”
陈大兰盯着报纸看了好几眼,不认识的字不管,但是认识的字,好像还真是这么个意思。
她心里失望不已,还以为老三媳妇能把户口给迁回来呢。
这下好了,白高兴一场!
还让老三他们在城里耽搁这么久,白用了这么多钱。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