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紧,你站到洗碗钢盆里不就可以关门了吗?”小陆说着,用手指敲敲门板;“咦,这是一面实心门呢,还有这么大的弹簧铰链,恐怕是整个屋子最讲究的一样设备呢!”一转身,他又笑了起来:“我在好些二三千〔英〕尺的大屋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煤气热水炉呐!”
…………
老太婆哭丧着脸搬进来了,小玲玲还是留在她父母身旁,大床、冰箱、洗衣机、书架、书桌、钢柜、沙发、餐车、靠椅、圆桌、双口炉等等只好割爱了。
小陆发现电梯有人贴了一张布告:通知那些对房屋不满意的人到某层楼商讨对策;找地产商交涉,向消委会投诉。大家一致赞成,但过了几天,杳无消息,于是各人也只好忍气吞声,纷纷自我安排过日子,以下是我见到和听到的:
——我的邻居一直空置,愿意比原价低一万〔港〕元出让(也即是愿亏大约二万〔港〕元);又据某地产代理商说:地产发展商愿以低两万〔港〕元收回。
——有几家把睡房与客、饭厅的墙拆除,我见到的有四十余竹筐碎砖等,有二十多只门清除出去。(听说清除二只木门要一百〔港〕元,我准备买一只电锯将它锯成若干小凳子。)
——一对中年夫妻以睡房住小孩,夫妻俩只得睡客厅地板。
——有几家花装修费四五千〔港〕元至一万三千五百〔港〕元不等。
——全楼四十余单位,至今月余,夜间有灯光者不到三分之一。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怀念蚊居
想起我的“旧居”,那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单位,正如地产商的说明书写明的:“房屋四正,三面有窗,坐北朝南。”只是三百三十二〔英〕尺的房屋,不知怎地就缩成一百〔英〕尺了。
像鸭子逼上架子似的,我们终于搬进那个全港最小而又相当漂亮的单位。
无线电视在黄金时间把这屋子播出去了,《明报周刊》也用四大页的篇幅仔细介绍,并誉之为“蚊型房屋”,现在就差进入吉尼斯大全的门槛了。
开始时老夫老妻走来走去总碰屁股,一碰就吵架。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不习惯的逐渐习惯了。我们两人又都是从大陆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很容易接受既成事实。加减乘除一核计,原来认为都是缺点的,现在却都成为优点了,我有点“阿Q特色”的得意。于是,首先把睡房、浴室、厨房的门都拆换成折门,二老各搭一块二十三英寸宽的木板做床架(只能二十三〔英〕寸,宽一点都将挡住客厅和浴室的门)。其次,两英尺宽、三〔英〕尺二〔英〕寸深的厨房看来只能烧开水,除非不得已,吃饭只好到隔邻的快餐室。既节约了煤气,还可以堆一些小东西。
最实惠的,要算电费了,如果按照地产商那份图纸上的“示范单位”,除睡房的顶灯之外,梳妆台还得有一盏。客厅呢,沙发旁边那只摆电话机的几子没有一只台灯怎么行?但现在,都免了,客厅上面一只顶灯,睡房、浴室、厨房全都照到了。
在客厅(当然也是饭厅)吃饭,想到厨房取什么东西,由老太伸一只右手就解决了,如果要在睡房或浴室取东西,我的右手可伸至睡房,左手则可取浴室的东西;我坐在马桶上,电话铃响了,当然也是举手之劳。
浴室是最叫人满意的,可惜热水炉太大,使得进小浴池很挤。还必须提一下,这浴池也可以使人自动节省用水。
打扫卫生之痛快利落,就甭提了,五分钟,全部解决。
更令人满意的是这种单位,既不能开设纯粹租房的别墅,那些青春妹、洋小妞也不能用来做架步,这两种行业再寒酸也得备有一张双人床,而整间睡房摆一张床尚差两英寸。
人怕出名猪怕肥,对这座大厦亦然。自从电视和报刊宣传之后,不知是不是我疑心生暗鬼,我每天出门进门,总觉得有人在议论这座楼,有几位朋友,从来只在茶楼酒馆谈天的,却忽然登门造访了,问他们有什么事,但他们却只寒暄几句,东张西望走了。于是,我后来就宣布:不论亲朋好友,前来参观者一律须购券入屋。
是不是受我这宣布的影响,《大公报》的老潘夫妇带来了一盒外国茶具作为礼品;某君夫妇带来两袋水果;苗子、郁风来信说有一个画家代表团来港,某某等数人将前来购票参观云云。
我说:“既然住下去,我们就装个冷气机吧,大概装个小巴用的冷气机也足够了。”
“我看还是设法卖掉,另买一个清静点的。”
“谁要买这样的房子?”
正是所谓“各眼有各花”。几天后,碰到一个朋友,我随便说起想卖屋,他来一看,说:“卖给我。”并且自己开了价,虽然低了些,我还是立刻答应下来,但我声明要买到屋才搬。
老太说:“这房子再多五十〔英〕尺就好啦,我实在舍不得搬。”
三天后,我看好了一个房子,量了一下,实用面积百分之八十一。从整个建筑装修情况看来,估计三四个星期准可以入伙,于是签约。
三四个星期结果变成三四个月。我想:香港的万千座楼如果都像我这买楼的经历,怎么办?
现在我们终于进入了新屋,面积比以前几乎大了两倍。有一天,老太又说了:“要是能再大三十〔英〕尺就好了。”
“不满足”大概是人的天性吧?!不满足推动社会的发展,推动富者不择手段地去夺取财富。到了晚年,回想过去的所为,赎罪感油然而生。于是,赎罪、善事、散财等各种矛盾在脑子里交叉打架,这就难免使人发愁了。
那座“蚊型屋”的二百余尺哪里去了?毛病究竟是出在地产商?建筑师?或者是谁在瞎指挥,瞎批条子?但这“蚊型屋”也许将来是会列入“文物保护”的!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六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食为天
有人以为我是一个“食评家”,其实,作为食家,我最高也只能算是二流食家罢了。
香港的“食评家”是不是也和“影评家”时常被制片人请去白看电影一样,被酒楼、餐厅请去品评菜肴呢?有一天,我和一位“食评家”闲聊。我说:香港有万千家酒楼餐厅,午点基本上是虾饺、烧卖、叉烧包……当然有一些味道略有不同,吸引了某些顾客。现在有不少酒楼已经变成混血儿了,所以有的餐厅就干脆标明粤、川、京、沪菜,食评家们如何定出品评标准呢?
“食评家”王顾左右而言他,他说:今天这桌三千余元就不贵,这样高级装修的厅堂,豪华的餐具,第一流的服务。
这话也不假。试想:路边的小贩一元一大块的萝卜糕,到酒楼的餐桌上可以分两碟,变成七八元。连菜市场的鱼、肉、虾、蔬菜,都有高低不同的价格,这也许就是香港的特色。它不必讲求统一规格、统一价钱、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