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窝小说网

读读窝小说网>战隋猛子 > 第116部分(第2页)

第116部分(第2页)

官军虽然战斗力很强;奈何人数有限;而这些有限的军队不但要镇戍大小城镇;戍卫长达数百里的通济渠水道;还要确保京畿的安全;如此一来;在兵力运用上必然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李风云的百团大战;便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试想一下;当两百多个团的义军将士;还有尾随于义军之后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河南灾民;在以浚仪、陈留和雍丘为中心的通济渠一线全面展开;官军怎么办?官军肯定是头大如斗;若主动出击;就必须寻到义军主力决战;但义军肯定是避而不战;官军找不到对手;有力无处使;既不能对着手无寸铁的灾民痛下杀手;又不能总是在城外寻找对手;置城池安危和水道安全于不顾;于是;只好被动防守;而被动防守就等于任由义军劫掠通济渠;就是不作为;罪责更大。官军进退两难;最终也只能与义军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至于能否赢得最后的胜利;则要看东都是否出兵支援了。

那么;东都是否会出兵支援?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李风云已经从政治层面分析过了;齐王杨喃肯定要出手戡乱。接下来的问题是;东都何时出兵?这其中的玄机就大了。东都出兵的时机;不但与齐王杨喃的切身利益相关;也与义军联盟的发展壮大密切相连。

“东都暂时不会出兵。”李风云的口气非常肯定;“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劫掠通济渠;壮大自己。”

“明公何以如此肯定?”霍小汉当即追问。

“齐王杨喃需要战绩;而对手越强;形势越恶劣;他获得的战绩就越大。”李风云解释道;“其次;齐王杨喃的政治对手若想利用这次机会彻底摧毁他;就必须给我们更长的时间;我们发展了;壮大了;实力强了;他们才有可能借我们这把锋利的刀杀死齐王杨喃。”

“从通济渠战场来说;我们的主要对手只有两个;荥阳和梁郡。济阴已经陷落;而东郡不但连续受灾;元气大伤;更要兼顾大河水道的安全;对我们的威胁十分有限。荥阳占据了天堑关防的优势;而我们很难突破天堑关防;所以其境内通济渠水道十分安全;既然通济渠水道安全了;那么荥阳当然要以有限的兵力扼守京畿门户;以确保京畿安全。梁郡在京畿关防之外;若梁郡形势恶化;通济渠水道中断;必然威胁到京畿安全;到那时不但荥阳要出兵支援;东都也不得不出兵;所以我们只要在劫掠通济渠的同时;保证通济渠的畅通;那么我们在短期内肯定只有梁郡一个对手。”

“梁郡虽然有四个鹰扬府;但戍守的通济渠水道长达五百余里;而我们仅攻击其北部一段;不难推测到;梁郡不可能把四个鹰扬府的兵力全部调到北部对付我们;最多也就是部署三个鹰扬府;也就是陈留、襄邑和宋城鹰扬府。这三个鹰扬府有十二个团两千四百名卫士;所戍守的水道长达四百里;在这四百里的水道两旁还有七座城池;包括首府宋城。正常情况下;这个兵力配备肯定绰绰有余;但今天他们的对手不但有我们两百多个团的联盟将士;还有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河南灾民;他们的兵力严重不足。”李到这里挥动了一下手臂;“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们百多万人一人吐一口唾沫;都能把他们活活淹死。”

众人大笑;对接下来的通济渠大战充满了信心。若战局发展如李风云所预测;那么短期内联盟的对手只有梁郡三个鹰扬府;而现在联盟有两百多个团的军队;有不遗余力帮助联盟的不计其数的河南灾民;在人数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大家围在地图前;献计献策;畅所欲言;竭尽全力把联盟在人数上的优势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战术完全发挥出来;真正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自己壮大起来。只要有了实力;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天;甄宝车带着选锋军率先渡过济水;南下进入梁郡;直杀通济渠。

接着李风云统率七支备军约五千余将士也渡河进入梁郡;向陈留、雍丘一线挺进。

袁安、萧逸指挥行营卫士、工匠、民夫日夜奋战;在济水河上搭建了十几座临时浮桥;帮助河南灾民渡河南下。

在河南灾民如洪水一般冲向通济渠的同时;韩进洛、孟海公等六位豪帅各自统率本部军队;由外黄、考城一线进入梁郡;迅速向雍丘、襄邑、宁陵推进;直逼梁郡首府宋城。

梁郡局势急转直下;通济渠的安全岌岌可危;而京畿天堑关防重镇浚仪城更是进入了临战状态;右骁卫府武贲郎将费曜带着两个团的鹰扬卫士从黑石关火速增援而来;要亲临第一线坐镇指挥。

费曜乘坐的船只抵达浚仪时已是黄昏;沉沉暮色笼罩在这座千年古城的上空;给人一种无限苍凉之感。

京畿关防东部防区的最高长官;荥阳都尉崔宝德;亲自赶到城外码头迎接费曜。

荥阳都尉这个军职是今上深化中央集权改革的产物。

今上登基后加快了中央集权的步伐;首先进行了行政区划改革。先帝时期是州县两级行政制度;州比较大;刺史权力也大;掌一州军政之大权。今上则改为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其重点是改州为郡;把一个州分为几个郡;郡置太守;太守只有行政权;没有军权。这个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削弱地方大员的权力;中央不但收回了他们手上的部分行政权;还直接剥夺了他们的军权。

本朝州刺史的军权有它的历史渊源。

中土的军队历来都是由中央军和地方军组成;统一时期;中央军强大;到了分裂和战乱时代;则地方军强大;军阀割据;群雄混战。北周朝;宇文泰建立府兵制;卫府军做为中央军;在中土统一战争中迅速发展壮大。统一后这一制度也就成熟了;而先帝的兵制改革除了进一步完善府兵制;加强卫府军的实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山东地区尤其是大河南北实行非军事化;以便最大程度地遏制山东人对新兴王朝的威胁。但中土面积太大;战略要地太多;西北部的北虏也过于强盛;再加上刚刚统一百废待兴;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都要进行全方位调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慢慢来;仅靠中央卫府军根本保护不了中土;于是大设总管府;由总管掌控一个地区的军政大权;或者由州刺史掌控一州之军政大权;以数量庞大的地方军队来做为中土军事力量的补充。

今上登基前;中土还有三十六个总管府;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边陲地区;而掌握军权的州刺史就更多了。今上登基后;立刻改革兵制;首先取消总管府;把本来隶属于总管府的军队全部划归十二卫府;统一由中央指挥;全国最基本的军事单位就是鹰扬府。其次就是利用行政制度的改革;直接剥夺刺史的军权。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全**队都隶属于十二卫府;都变成了中央军;十二卫府的权力就太大了;另外;中土太大;讯息传递不便;由中央直接指挥远在数千里甚至万里之外的卫府军;根本不切实际。军权的确需要集中;但无限制的集中肯定会导致重大弊端。于是中央又拿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在战略要地设置都尉府;战略要地的军队由都尉府统领;也就是把原本由总管府统率的部分军队交给了都尉府;把原本由州刺史掌控的军权则交给了都尉府的最高长官;而都尉府的最高长官则直接听命于中央;听命于皇帝;如此一来;既解决了指挥不便问题;又分了卫府的军权;可谓一举多得。

荥阳就是一个战略要地;荥阳都尉府统领荥阳境内的四个鹰扬府;荥阳都尉可以直接指挥他们;但这四个鹰扬府在编制上则隶属于卫府;卫府也可以指挥他们;这就形成了双重领导;矛盾当然也就不可避免。不过;十二卫府的大将军、将军、武贲郎将、武牙郎将平时都不统军;只有到了战时;依据皇帝授权;才有资格统领军队出战;或者受命镇戍边陲;那理所当然统领军队了;所以正常情况下;卫府和都尉府在职权上并不发生冲突。

然而;这一次;冲突就不可避免了;武贲郎将费曜匆忙赶到浚仪;就是要与荥阳都尉崔宝德抢夺荥阳境内四个鹰扬府的指挥权。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军情不明

费曜是鲜卑人;出自鲜卑拓拔部费连氏族;费连氏汉化后改姓为费氏。在关陇虏姓贵族集团中;原北魏皇族元氏和北魏勋臣八姓?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