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南满铁路的通车,打通了关内外铁路的联系。
这次东北决战高度重视。6月4日科瓦廖夫率领由21人组成的专家组离开莫斯科,6月中旬到达哈尔滨,②可以说,这个专家组是以闪电搬的速度派出的。
为统一管理东北的铁路,早在1946年7月东北解放区就成立了东北铁路总局,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吕正操将军出任总局长兼政治委员。③科瓦廖夫一行到来之后,便与茹拉夫廖夫一起,与吕正操和高岗等东北民主政权的领导人举行会谈,提出了许多建议,都得到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批准。④随后,他们便开始协助东北民主政权进行铁路的修复和运营工作。
苏联铁路专家组首先帮助东北民主政权建立了铁路恢复管理局和铁道特种部队,并对最重要的被破坏了的铁路路段进行了仔细地技术勘察,查明破坏的程度和修复工作的规模,以及对设备、材料和劳力方面的需求量。确定首批需要修复的铁路干线的总长度为1800公里。⑤
为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艰巨的铁路修复工作,苏联专家制定了“庞大的组织措施”,并经东北局批准,然后加以实施。这些措施为:1、在运输部下设立修复工作局和各铁路分局下设修复处;2、成立有3万人组成的铁道兵,辖4个旅,12个专业营和6个独立连,配备了相应的装备、器械和工具,这些装备、器械和工具一部分是东北就地解决的,一部分是从苏联运来的。3、建立供应和采购机构与基地,保证修复工作所必需的枕木、木材、金属制品、路轨零件和小工具的供应。4、在哈尔滨机车修理厂建立了专门的桥梁供应基地,以修理和制造金属桥梁构件和专门的桥梁装备。桥梁供应基地还按照苏联专家的方案制造出80吨的吊臂起重机。在哈尔滨还建立了专门的军械修理厂,为铁道部队修理和制造工具与装备。⑥
应毛泽东和东北局的请求,铁路专家组制定了运输部铁路管理局的构成和人员编制,经东北局批准后实行。铁路专家组调查了东北的公路、土路和水路的交通状况,并为东北局拟订了对这些交通设施进行修理、整顿,使之达到合理的营运状态的决议草案;还草拟了关于制止盗窃和回收被盗铁路器材的命令,该命令由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解放军司令员予以发布。⑦
以上措施,保障了铁路修复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到辽沈战役前,东北军民共接收和修复铁路5700多公里,通车线路里程达9818公里,占全东北通车线路的98%,修复机车885台。⑧其中截止到当年12月中旬,苏联专家组组织并通过自己的直接领导,完成了1350公里最重要的铁路线的修复,其中包括吉林——长春,哈尔滨——长春,四平街——通辽,义县——锦州,梅河口——沈阳——鞍山,锦州——山海关各路段。①
在这段期间,修复了大中型桥梁62座,其中完成大修的有东北中部几座最大的桥梁:沿哈尔滨——长春一线有全长970米的松花江铁桥,长320米的跨饮马河铁桥,长200米的跨伊通河铁桥;沿吉林——长春一线的有长420米的跨松花江铁桥(在吉林市附近),长190米的跨饮马河铁桥。②这些桥梁的修复需要有复杂的专业技术,十分显然,没有苏联专家的技术指导和精心的组织,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艰巨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在修复以上铁路的过程中,还开通了从苏联境内的奥特波尔,经绥芬河,到旅顺港各站之间的直达列车,③把苏联远东地区与旅顺口联系起来。
由于上述重要铁路和桥梁的及时修复,保证了人民解放军迅速转移和集中。解放军先是转移和集中在长春地区,而后又转移和集中到辽沉战役的关键部位锦州地区。歼灭了这些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之后,利用刚刚修复的铁路,解放军又迅速地将转移到新立屯——沈阳和梅河口,最后全歼了困守在沈阳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辉煌胜利。
在辽沈战役过程中,苏联不仅提供了技术援助,支援了大批铁路器材,还应东北民主政权所请,紧急支援了棉花、布匹、医药、军需品、日用品等大批战略物资。1948年10月16日,高岗写信给斯大林,要求苏联紧急提供20000吨棉花,以解决东北纺织工业所需。④由于这批棉花已经列入苏联对东北的出口计划,苏联外贸和运输部门便安排紧急调运。东北民主政权为及时得到所必需的苏联物资,将按协议提供给苏联的粮食赶运到满洲里和绥芬河边境车站,造成大量积压。苏联部长会议责成苏联交通部紧急解决东北与苏联的物资流通问题。苏联交通部遂责成外贝加尔铁路局和滨海铁路局,调动400个车厢,昼夜不停地转运东北的粮食。⑤由于苏联部长会议的重视,物资积压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保证了苏联向东北输出的棉花等各种物资的及时到达。
作战期间,铁路员工提出了“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火车就开到哪里”的口号。在苏联专家的帮助和苏联物资的支持下,这一豪迈的口号实现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对科瓦廖夫和茹拉夫廖夫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专门致函斯大林表示感谢,并决定对苏联有功人员颁发奖章,赠送科瓦廖夫和茹拉夫廖夫每人各一部缴获的轿车和其它礼品;但苏联方面都一一谢绝了。⑥
陈云评价辽沈战役意义时指出:“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的第一个战役,它的胜利,加上当时人民解放军在其它各个战场上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为整个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关于这次战役胜利的原因,他接着指出 :“在抗日战争结束前,我们党在东北的力量与全国其它各个根据地相比最弱。然而不到三年,却在那里打响了并且打胜了解放战争的第一个大战役”。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党中央、毛主席为东北局制定了完全正确的工作方针,为辽沈战役制定了完全正确的作战方针”之外,“首先,是由于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打败了日本关东军。我们的大部队能抢在国民党前面迅速进入这个地区,为改善我们的装备,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那时,苏联党对我们的力量估计不足,并有雅尔塔协议的约束,但他们还是尽力帮助我们的。东北背靠苏联,东邻朝鲜,这对于我们在和国民党作战中的后勤补给和伤病员的护送、安置也是十分有利的条件。”⑦这段论述,从总体上阐明了苏联在辽沈战决战中所起的作用。
从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到辽沈战役,苏联与东北解放区形成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密切关系,实际上就是战略同盟关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
三、从东北到北京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成为解放战争最强大的主力部队,东北则成为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最重要的战略基地。使东北部队尽快出关,恢复和发展东北经济,支持全国解放就成为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最根本的任务。
辽沈战役期间抢修的铁路仅仅满足了辽沈战役的需要,远未达到经济运营的水平,而且关内外铁路根本就没来得及修复。几十万东北大军以及大批粮秣辎重入关作战,不修复关内外铁路是不可能的,而要保证几十万东北大军和其他部队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的供应,不迅速恢复和发展东北经济,也是不可能的。要完成这两项急迫任务,首先需要有大量的铁路等各个行业的经济专家、必要的原材料和技术设备,这些专家和设备的来源,当然还是依靠苏联的援助。还在辽沈战役前后和战役期间,东北民主政权先后通过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中长铁路局局长茹拉夫廖夫和以科瓦廖夫为首的苏联专家组等渠道向苏联提出了继续派遣专家,支持铁路器材以及其它战略物资等要求。
1948年9月上旬,林彪致函斯大林,请求苏联增派专家,并继续对东北解放区进行技术和物资方面的援助。林彪在信函中对斯大林已给予的援助表示十分感激,并进一步指出:我们在运输和工业所需金属、设备和复杂器材方面十分短缺,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已经恢复的工业,由于缺少经过培训的干部,缺少专门的设备和材料,生产水平很低,目前只能部分满足战争和居民的需要。黑色和有色金属、铸钢、化工、机器制造和其它的最重要的工业部门,由于没有本地专家和设备,甚至还没有恢复生产。①林彪接着指出目前必须恢复生产的项目:集中在通化和鞍山的冶金和铸钢工业,安东和吉林的有色金属和化学工业,最大的、75万千瓦的松花江上的吉林水电站以及哈尔滨机车车辆厂。完成这些工作,至少需要两年,“为此,需要制定与此时间相应的东北地区国民经济恢复计划。”但“我们自己没有从事这项巨大工作的精通专业的干部。我们请求您派来专家小组,全面研究我们的经济情况,和我们共同制定最重要的工业部门恢复和投产的统一计划。”②林彪最后提出所需各种专业的专家为100名,其中:1、计划工作和国民经济普通经济学专家10名;2、黑色和有色金属专家15名;3、煤炭液化燃料制造、硫酸盐、盐酸和硝酸生产专家6名;4、采矿工业,特别是煤炭开采业专家10名;5、大炮、炮弹和子弹生产专家6名;6、木材采伐和木材加工专家6名;7、纺织工业5名;8、金矿勘探专家4名;9、水泥工业专家4名;10、造纸工业专家4名;11、建筑混凝土堤坝和装配水电站专家8名;12、金融专家4名;13、军事卫生学校教师6名;14、以学院院长为首的工学院教授、教师团12名。③
最初,联共(布)中央准备接受东北民主政权提出的派遣100名专家的计划,并拟出了相应的决议(草案)。该决议(草案)决定:拟任命苏联部长会议在实施与援助中国民主政权恢复和组织工业生产及铁路运输相关的各项措施方面的全权代表1名,分管冶金工业等苏联部长会议副全权代表8名。责成全权代表到达东北后,在一个月内完成对各个工业部门的调查,并就恢复和组织生产的最紧迫的措施问题,向苏联部长会议提出建议。委托Г。М。马林科夫在两周内研究出100名专家小组完成恢复和组织东北工业生产的建议。④ 这一情况说明,尽管战后的苏联经济百废待兴,但对支持中国东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还是积极的。
但林彪所列出的14个部门所需要的专家数,只是一种估计数字,具体到每个实际部门需要什么样的专家,却没有详细说明(在当时的情况也不可能做出详细说明)。因为每一个部门都有复杂的分工,如果专业不对口,必然造成人才的浪费。另一方面,当时毛泽东访问苏联问题正在做具体磋商,请求苏联派遣专家也正是毛泽东访苏的一个重要议题。这样苏联就将林彪的要求留待毛泽东访苏时一并考虑。⑤10月16日,经斯大林同意,由莫洛托夫将苏联的意见,电复林彪。⑥
但毛泽东访苏在全国胜利之前始终未能成行,而东北又急需苏联专家。1949年1月,东北民主政权制定了更为详细的经济计划,请科瓦廖夫转呈斯大林,以期在制定与完成1949年恢复和发展东北经济计划方面得到更多的苏联专家、设备和材料等方面的援助。科瓦廖夫报告称:据东北民主政权的计算,为了制定恢复和发展东北经济的最终计划和组织生产,至少需要500名苏联专家,其中军事工业35人,燃料动力工业40人,冶金和化工工业30人,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35人,铁道运输和交通116人,造纸和木材工业20人,建筑材料工业20人,纺织工业和轻工业20人,食品工业20人,地方工业和手工业8人,农业15人,国民教育65人(包括学院和学校的教授和教师),卫生保健医生55人,金融和信贷20人,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20人,综合和平衡部门6人,统计和核算10人。①总数是林彪1948年9月8日提出的专家数的5倍。此外,还要求支持大量的设备和原料。例如,仅军事工业一项,就提出建成日产10门山炮和野炮的制造厂,提供TNT炸药3000吨,火药200吨,铜360吨,特种金属10000吨,自动车床150台,炮筒钢管300吨,钨100吨,铝50吨,矾700吨,电线2500米,电缆50000米,皮线100000米,超强线40000米;此外,还有军事工业所需的各种仪器和材料。②科瓦廖夫在呈送报告中认为,上述计划和申请书仍然是中国同志在没有专家参与(除铁路运输计划和申请书以外)和对于工业情况未经调查的情况下编制的,因此,恰当的做法是现在暂不研究他们的计划和申请书,而派遣一个苏联专家小组去东北调查军事工业、冶金、煤炭、电力、机器制造、化学及其它工业部门的情况,责成该专家小组在一个月的期限内向苏联部长会议提出建议。③科瓦廖夫维持联共(布)书记处已经做出的决定,要求政府先向东北派出经济专家10名。最后经斯大林批准,向东北增派了10名经济专家。原来由科瓦廖夫率领的21名铁路专家,按最初决定,在他们的任务完成之后实时回国。但辽沈战役结束之后,恢复东北经济的工作即已开始,而且战时临时恢复的铁路的许多路段,并未达到正常工作状态,有些路段还没有修复(石河至辽阳路段),特别是毛泽东多次向科瓦廖夫提出,希望苏联专家继续帮助修复华北的铁路,苏联政府遂决定将专家组在华工作的时间延长到1949年4月1日。④这样,连同增派的10名专家,总计31名专家在东北工作。他们为大批苏联专家的到来做了大量的先期准备工作。
辽沈战役结束后,进一步修复南满铁路和关内外铁路成为当务之急。1948年11月末,中国东北民主政权通过中长铁路局局长茹拉夫廖夫和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办公室主任马利宁,向苏联政府提出:将储存在大连的中长铁路的机车交给民主政权使用,利用大连储备的铁路器材和设备来修复沈阳至瓦房店区段的铁路,启动沈阳至大连区段火车的运行,要求大连机车修理厂、道岔厂和信号厂承接民主政权的定货。⑤为完成这些任务,东北民主政权还要求,苏联向东北再派200名铁路工作者。⑥这些要求实际上就是为了恢复中长铁路南满支线的营运。茹拉夫廖夫和马利宁完全支持这些要求,他们估计,为实现这些要求,需要向东北再派170名苏联铁路工作者。⑦这一数目与东北民主政权的要求大体相符。
1948年12月,苏联部长会议下达指令:1、准许中长铁路管理机构的苏联部分,从大连储备的列车中调拨1500个货运车厢,130个客运车厢和50个机车给东北民主政权,以便组织东北的铁路运输;2、按照与东北民主政权达成的协议,在1949年5月1日以前,大连机车修理厂利用积压的半成品和材料,为东北制造出1000个货运车厢;3、中长铁路各工厂负责对东北的铁路机车和车厢进行大修和中修,制造所需信号、通讯器具和道岔;4、中长铁路大连营运区派出修理车和专家工作组并携带修理大连境外区段铁路所需材料,随时进行铁路修理工作。⑧
苏联部长会议还责成苏联交通部:1、从远东铁路调拨1946年缴获的和从东北运出的86个机车和1000个车厢,交东北铁路北线各区段使用。2、派遣170名精通专业的苏联铁路工作人员,归中长铁路管理局局长茹拉夫廖夫领导,工作为期一年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