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听得频频点头,显然他完全同意侯公的建议。
项羽是楚国贵族,本身又比较好面子、讲气派,侯公深诸此理,所以绝口不提刘邦。
他甚至公开表示:
“我不是汉王的部属,不必效忠于他。”
或许便是因为这句话,让项羽心中颇为受用,才会答应接受和谈的条件。
双方很快地约定撤军的日期和方法。
侯公也立刻回去向刘邦报告。
九月,项羽释放刘公和吕氏回归汉营,营中军士大呼万岁。
看样子,和平即将到来。
张良、陈平策动偷袭
项羽首先依约定解兵归国。
刘邦自然也决定暂时退入关中。
僵持年余的广武战场即将成为“台风眼。”
但就在刘邦下令撤军的同时,首席谋士张良和陈平连袂秘密晋见刘邦。
“两位先生同时到来,想必有所指教!”
“以君王看来,我们目前是强势还是弱势?”
张良首先提出问题。
刘邦怔了一下,略为思考后表示:
“如果僵持下去,对我们有利,但如果进行会战,我没有把握能击败项王!”
陈平接着表示:
“的确如此。我们是很难真正击败项羽,只有现在是惟一的机会!”
刘邦:“怎么讲呢?”
陈平:“目前我们已拥有天下的大部分,诸侯也都站到我们这一边来,楚军久战而兵疲粮尽,这正是天亡他们的时候。我们应乘此机会攻击他们,否则便成了俗语所谓的‘养虎而自遗患’了!”
“但我们已达成约定了!”
“创大事业者不拘小节,只要击败项王,我们便再也不需要谈判和约定了!”
张良也表示支持。
刘邦有所醒悟,乃下令大军越过鸿沟,准备袭击项羽撤退中的主力部队。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放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真正的智者,知晓道体的精微奥妙并不是言语可以说明或阐释的,因此他只会审慎地勤而行之,不愿多言多做言辞表达。
一切顺乎自然,堵塞意念,关闭情欲,收敛锋芒,消除纷扰于未然,不表示自己的特异,遇光则和,遇尘则同,这种人便到达了玄同的境界。
所谓的玄同,便是表面和万物大同而无迹可见,这样子便可完全合于大道了。
超然物外,淡泊无欲,无法用任何引诱来亲近他,所以想疏远或离开之也不可得。
只问自然,顺势而为之,不刻意努力,利不足诱之,害不足畏之,富贵吸引不了他,贫贱也不会在意,这种亲疏利害贵贱都引动不了的人,才称得上是天下最尊贵的人。
蒯彻在游说韩信的立足点上,大部分都颇有道理,只是蒯彻过分强调利害。
表面上虽是为了韩信,其实蒯彻本身是有野心的,他想借由韩信提升自己的地位,以韩信的实力让自己在争夺天下上拥有重要的角色地位。
因此他疏忽了韩信的“感觉”,对韩信和刘邦问本有的情谊视而不见,更且卑视之。他无法了解对早年挫折连连的韩信而言,刘邦的破格提拔有其重大的意义,不是单纯的“利害安危”所能说服的。
论点相当正确,热情也够真诚,游说的技巧也十足功力,但蒯彻企图以理性上的完美逻辑来克服韩信作为“人”的自然感情,最后的失败也是不可免的。
韩信和刘邦间可能产生的互动和权力之争,原本可以顺其自然而发展,或许这样对韩信会稍有利些。但蒯彻的一番提醒,相信在韩信心目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对韩信和刘邦间的自然相处也必产生不少变数。日后韩信之以悲剧收场,似乎是被蒯彻不幸说中了,然而蒯彻的游说其实也对韩信后来的心态产生不小的影响。
陆贾和侯会在游说技巧方面也因为态度的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