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绝对是个享乐主义的集大成者,这是史有定评的。这样的人根本不会想到以后的死,在种人看来,“长生”是有的,既然有“长生”一说,为什么要为死做些不必要的准备呢?如果没有长生,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本就苦长乐短,今朝有酒今朝醉。
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李隆基整日沉醉在歌舞欢乐之中。贪生享乐,这就是李隆基的人生观,所以,他根本不会在泰陵上花费金钱和时间。他把所有的金钱和时间都花在酒池肉林上。当他沉浸在这种享受人生乐趣的生活中时,安史之乱发生了。他跑到四川去继续享受人生,自然,营建泰陵的事也就被搁浅了。直到李隆基死时,金粟山的墓地依然是原来模样。
也就是说,李隆基虽然指定了自己的陵墓所在地,但他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修泰陵上。据史料记载,负责修建泰陵的官员向李隆基要人员时,李隆基马马虎虎,后来干脆就不闻不问了,有时候还非常反感别人提他陵墓的事情。他对自己的事情都不热心,别人更加提不起精神来。到后来,建造陵墓的事情干脆在玄宗一朝消失了。
因为不想死,或者说是怕死,所以不肯提也不想听到一切与死有关的事情。历史上说,唐朝皇帝只有两位皇帝在生前建造了自己的陵基,其中一位就是李隆基。这句话略有差池,李隆基只是选定了陵址,而并没有建造陵墓。真正为他建造陵墓的是他的孙子唐代宗。
后辈的匆忙
762年四月,李隆基以太上皇的身份死于西内。临死前,他留下遗书,“惟天鉴下,享年有期”。意思是说,苍天啊,你太公平了,无论我如何寻找灵丹和享乐,我终究会死掉的啊。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言也傻。临死前,他终于悟出了人不能长生不老的道理。人终有一死,谁都不能成仙。因此,对于“死”并不觉得可怕的他希望子孙能把他的后事办得漂亮一些。但是,他仍旧在遗嘱中强调,后事办得固然要漂亮,但不可浪费,一切以俭省为宜。
他在做白日梦,即使他想大操大办,当时的形势也不允许。安史之乱并没有平定,唐王朝只不过收复了长安洛阳而已。各地的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着,他的儿子本来就不孝顺,他之所以成为太上皇就是因为他儿子在他危急时刻擅自称帝而造成的。即使是孝顺,也不可能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营造太上皇陵寝的工程中来。
他死后的第十三天,他的儿子唐肃宗也死掉了。还好,唐肃宗及时的死掉了,不然,这位从他手中抢夺过皇位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替他修陵墓的。
唐代宗继位后,傻眼了许多天。因为在此非常时期,不但要平定安史之乱,还要给一个皇帝和一个太上皇修建陵寝。可又不得不修,他只好在李隆基命定的金粟山上破土动工,可想而知,由于财力和时间的限制,墓地的营造要多潦草有多潦草。
广德元年(763年)三月,安史之乱平定,李隆基已经死了一年。唐代宗这才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陵墓名曰“泰陵”。一个盛唐天子,一位风云人物,终于安息于冷清潦草的墓地,陪伴他的只有一座高力士坟墓。
高力士本不姓高,而姓冯,十五岁那年,大概是在圣历初年(698年)入宫,当时,李隆基为藩王,高力士见李隆基有帝王相,就“倾心附结”,后一生侍奉李隆基,相处五十多年。李隆基成为太上皇后,高力士为李辅国所诬,长流巫州,他曾曰:“臣当死已久,天子哀怜至今,愿一见陛下颜色,死不恨。”可李辅国不许。宝应元年(762年),遇赦返至郎州,闻讯并见二帝遗诏,北向痛哭,曰:“大行升遐,不得攀梓宫,死有余恨。”悲痛呕血而死,卒年七十九岁。唐代宗赠高力士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
高力士的墓离泰陵有一公里半,在自己孤独地经受风吹雨打之时,倾心遥望着泰陵,让我们感伤不已。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活到七十八岁,后妃如云,宰臣将相如雨,共生下三十个儿子,二十九个女儿,而在死后却只要一座陪葬墓,这似乎是上天给他开的一个极大又极悲的玩笑,又似乎是给他所犯过错的一个最适量的惩罚。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在他之前唐朝皇帝的陪葬墓,我们更会悲从中来。唐高祖李渊献陵有陪葬墓六十七座,李世民昭陵有陪葬墓一百六十七座,唐高宗乾陵有陪葬墓十七座,即使是毫无功绩的唐睿宗的桥陵,其陪葬墓也有十五座。与李隆基相比,以前帝王们还存留着当年的至尊王气,在众星捧月般的陪葬墓群里享受着天伦之乐,叙述着君臣之情,而泰陵仅高力士一个老头陪葬,李隆基真是太寂寞了,寂寞得让人无法忍受。
李隆基的葬礼是在孙子唐代宗主持下进行的,在泰陵玉册所刻的初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可见,对玄宗的“盖棺论定”,还是颇高的。但事实上呢,所谓“大明”,只说对了一半,由明而昏,才是他一生走过的历程。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只有一个高力士陪伴的缘故。李隆基是个历史时机选出的皇帝,他经历了“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由此深刻地体会到了人间的冷暖和世态的炎凉,他感到一生中真正与他荣辱与共、患难相依的只有高力士一人,于是,遗诏中只让高力士一人陪葬。
也许,就在安史之乱前,他已经丧失了人心,被软禁在宫内当太上皇的两年,由他一手创造的大唐天下,和他共患难的只有高力士一人,“从龙文武几人在,丹心事主唯高公”正是泰陵孤独的写照。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vip。book。sina。book?book=42850五代史的另类解读:乱五代
泰陵的风景
李隆基是唐朝第七位皇帝,如果要找出中国历史上最具备传奇色彩的十位皇帝,那他肯定名列榜首。因“开元之治”,他把唐王朝推上巅峰;因“天宝之乱”,他又把唐王朝拉到几致覆亡的深渊;一折“长生殿”,使他流传千古;一曲“长恨歌”,又使他遗恨终生。这样一个帝王,他的陵寝如何不能让人神往?
泰陵地处金粟山,金粟山位处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为五龙山之金脉,该山海拔716米,因为山上有碎石和金粟相似,所以被称为金粟山。该山系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伸展,诸峰罗列,呈环拱之势;山形起伏,逶迤蜿蜒,若龙踞凤翔,远望呈黛色,气势磅礴,雄伟肃穆,去雾苍茫,真可谓“蒲城八景”之一的“五陵闲云”。而泰陵玄宫就凿于金粟山之阳的腹部(今椿林乡唐陵村西北)。
唐代帝王陵墓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因山为陵,唐朝十八陵中有十四座陵营建在“孤耸回绝”的山峰之中。这大概是建造者希望借人力所无法比拟的自然气势来抒发自己豪雄非凡的精神气宇,同时也反映了唐代道教天人合一的观念。
从史料来看,为了将纯自然的巍峨山岭点化成无比庄严的帝王陵寝,当时的唐朝皇帝们便把石刻群和地面建筑群按严格的格局布列成一个绝对对称、规整和谐的庞大阵容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